地基不仅是建筑质量的根基,同时还是建筑成本的重要消耗点,如今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资源消耗日益增加,地基工程建设急需一种既能满足施工需要,又能实现节能环保的技术。为实现建筑地基稳固、经济、环保的目标,随州市公安局监管中心建设项目使用载体桩技术,有效地将质量、成本和环境效益三者完美地统一起来。
载体桩技术要点
“载体桩”由上部桩身和下部“复合载体”两部分组成。桩身一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复合载体”是位于桩端底部、经深层填料夯实的复合体。
载体与桩身结合处剖面图
载体桩技术避软就硬,因地制宜,通过挤密土壤中的空隙及水,实现土体的最优密实,即地面土体不隆起、邻桩不破坏,形成扩展基础,极大地改善了桩的承载性状,使得单桩承载力可达到普通桩的3~5倍,并且可以在满足单桩承载力的同时节约桩身材料及机械施工费用,对比同等效果的灌注桩造价可节约30%。公司承建的随州市公安局监管中心建设项目5~8#监区、配电房及接待用房采用了该技术,该项目项目建设规模55333.98㎡,共计使用421根载体桩。
载体桩成型效果剖面图
载体桩技术在项目一线实际运用
载体桩的施工工序主要包括测量放线→移桩机就位→锤击成孔沉→护筒放至设计标高→填料夯击→测三击贯入度→夯填干硬性混凝土→安装钢筋笼→浇注混凝土。随州市公安局监管中心建设项目通过在干硬性水泥砂中掺入30%粗骨料,解决了常规载体桩施工时重锤在夯击后难以拔出问题,在试桩成型28天后进行承载力检测,检测数值达到3900KN。
现场测量三击贯入度
项目最初参考管桩施工规范对载体进行试验,要求成孔时三击贯入度控制在20mm以内,再进行填料夯击载体。但现场实施时发现载体难以成型,若持续夯击则易导致护筒损坏风险。经过现场试验及理论分析,项目最终确定成孔时的三击贯入度控制在80mm以内,现场实施后载体成型效果良好。
此外,项目团队在施工前对照地勘报告,因地制宜调整不同规格载体桩施工顺序。在持力层埋深变化大的区域,桩长变化会较大,因此先施工较短的桩,再施工较长的桩,以防短桩载体在形成过程中对长桩桩身产生挤压,造成破坏。同时,当桩芯距离较短时,项目团队采用进行“跳打”方案,有效避免了隆土效应及邻装载体的互相干扰。
在载体桩施工过程中,三击贯入度的控制是重中之重,规范要求中三击贯入度需总量小于100mm,且三击贯入深度依次降低。随州项目团队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控制桩位、桩径、桩长、桩垂直度、混凝土坍落度等参数,将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该技术在随州市公安局监管中心建设项目现场运用效果良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施工速度,还能消纳大量建筑垃圾,实现施工过程无污染、低噪声,后续公司将持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深入推进技术革新工作,以创新驱动探索更多应用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