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览
按我的评价,这应该算是“2.0版本”的改革,因为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改革,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个指导思想提出来了。
从我自己的理解来看,三中全会公报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度评价了35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成功实践,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上个礼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发表了我与同事合作撰写的论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年(2003—2012):进展与评估》。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主要依据十年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般简称“50条”),归纳和梳理了6大类主要的改革任务,又分为36子类的改革项目,进一步转化为200多个改革指标。这是首次采用比较科学的“目标一致法”,对过去无法定量的改革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的结果令人惊叹,是89.7分。这反映出过去10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我们的结论。
第二,公报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这个指导思想的核心观点,为下一个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原则。公报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强调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促进经济更有效率、效益,而且也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按我的评价,这应该算是“2.0版本”的改革,因为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改革,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个指导思想提出来了。
第三,公报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可以看到,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是要让我们的基本制度更加完善,更具有活力,与时俱进。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年前,我和王绍光、周建明主编的《国家制度建设》一书中认为,中国在进行经济建设以及其他方面建设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国家制度建设。从学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国家的现代化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有形的建设;另外一种我们称之为“制度建设”,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条件,是无形的。我把这个无形的现代化称为典型的国家公共产品,它提供的产品,就像新鲜空气一样,我们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随时需要。与新鲜空气不同的是,制度建设作为国家公共产品,自然界不会自动提供,而是要由政府提供制度安排。
从这个角度来看,公报不仅提出了国家现代化,即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提出了国家制度现代化,这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使得我们对什么是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有了新的认识,是一个重大创新。公报特别提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就使我们对未来的发展目标更加清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21世纪上半叶做了一个总体布局。
第四,这次改革的一个关键词是“全面”。
何为“全面”?我认为,“全面”体现在五位一体的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包括经济制度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制度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制度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社会制度建设与社会体制改革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五位一体的制度设计,应该说是全会的最大亮点。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关系。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为实现五位一体这样一个大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体制保障和机制保障。此外,三中全会还涉及军队体制改革。
公报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回顾过去35年的改革进程,这是首次。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我们要搞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就成立了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一般是国务院总理来亲自领导。到了90年代,就变为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进入21世纪以后,就将国家发展委员会改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这次改革不再仅仅停留在经济体制改革上,而是五位一体,因此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党中央亲自统筹、设计、推进。应当说,这样的制度安排在体制上有助于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推进,这个设计是很重要的。此外,公报还提出,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既然中央已经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我认为地方各级党委都会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进而推动地方的制度创新。
亮 点
三中全会是十年的战略部署、十年的设计蓝图,又是十年的路线图。
公报中传递的创新点比较多,我只能做一些简要的介绍和谈一些体会。
——经济
在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部分,三中全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做了一个很重要的界定。众所周知,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党的十四大到十八大,都提出了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创新点。在这次全会中,这种基本经济制度被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对这个创新的制度给予首肯,而且还会进一步推动。
公报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象地比喻为“东方巨人”,为什么能走得快、走得稳?就是因为“东方巨人”有两条腿——公有制、非公有制。
公报还特别谈到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说,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我们看看1949年的《共同纲领》,就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提出了五种经济成分。当然,后来我们搞了计划经济,又搞了国有化,后来就变成两种经济成分了,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显示了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多样化。随着政策的演变,逐渐发展出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成为典型的混合经济。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种混合经济非常适合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利于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使交易成本最小化。
发展混合经济对于中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刚刚对世界银行的《2013年世界发展报告:就业》作了一个评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世界失业人口是1亿人,现在增加到2亿人。恰恰中国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仅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2亿人。如果不是中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话,今天的世界就不是2亿的失业人口,而是3亿。
从机制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中国能够创造就业?大家知道,过去的五六年,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世界的就业。美国在2007年达到就业的最高峰,此后就业率直线下跌,虽然金融危机后又开始回升,然而迄今为止依然没有超过2007年的就业水平。现在美国总就业人数只相当于2001年的水平。欧洲的情况就更严重了。我昨天上午在北大参加一个会议,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的校长介绍了现在西班牙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状况,失业比例是多少呢?从原来的30%到40%,到现在基本超过了56%。他就问,中国是怎么创造就业的?我们回答,中国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会从各个方面千方百计创造就业。这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样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就使得中国的就业形势更加灵活,劳动力市场就更加具有竞争性和流动性。
当然,从老板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觉得员工的流动会使企业不稳定。但实际上,他可以通过很多办法吸引优秀的员工留下来,这就能达到迫使老板改善劳动条件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我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理性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几乎没有什么个体工商户,更谈不上私营企业。当时全民所有制企业、机构占到70%以上,城镇集体经济占不到30%。现在中国的就业情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吸纳3亿多城镇就业人口比重最大的实际上是私营企业,国有单位已经降至第二位。中国作为“东方巨人”,不仅要有两条腿,还要有更好的混合经济,这样才能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另外,此次全会决定中有一个地方做了很重要的修改。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说: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什么是“基础性作用”?当时有一个解释:我们刚刚搞市场经济,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够。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原因何在?
这20年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有95%的商品和服务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比如今年的11月11日“光棍节”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政府没有对价格进行任何干预,商品的定价和买卖行为完全由厂商和消费者来决定。可以说,这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将推动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庞大和统一的全国性市场。
20多年前,我在美国耶鲁大学做博士后时,有一个特别深的体会,那就是在美国不同的地区,同类产品的价格基本上是趋同的。我没想到的是,20年之后的中国,基本上也是这样。就比如同一品牌的矿泉水,我们不管是在新疆买,还是在北京买,价格都是趋同的。这样的话,所有的厂商都能够充分利用中国巨大市场的规模效应。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瓶矿泉水虽然是微利,但由于有这种规模效应的存在,商家依然能够挣钱。
此外,在这个公报中特别强调了我称之为“消费者主权论”的提法。以往我们搞计划经济也好,或是向市场经济转型也好,基本上是“生产者主权论”,消费者始终没有成为真正的上帝。这次全会的公报特别提到,要让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因此很多人,特别是女同志,在“光棍节”得到了一种消费福利最大化的感受,不但买到了产品,而且主观感受也很好。
由此,公报也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当然,我们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不等于承认市场是万能的,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否则又制造了一个万能论了。在这届全会的决定中,不仅提到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提到了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这只“看得见的手”。这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要使“看得见的手”为人民服务,成为为公众提供更多公共服务的“服务之手”。
比如,如果能给企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就能降低企业的外部成本;如果能够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就等于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在当下城市被雾霾笼罩、环境污染现象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如果地方拼命去吸引那些污染大的企业,就有问题了。因此就需要“看得见的手”来提供一些指导,使得企业能够既实现自己的企业目标,也不违背当地的社会目标。
因此在这个公报中,特别谈到了要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也谈到了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我想这也体现了中国改革的一个性质,那就是自我改革、自我创新、自我完善。我们主张政府要当“看得见的手”,要通过不断的改革,使它真正成为公共服务之手。
客观地说,这个公报已经显示出了改革开放的升级。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35年,一直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因此中国也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一个国家。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我们更加应当走出去。在这个公报中,也提出了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已经有一批公司从地区公司成长为全球公司。什么叫全球公司?我的定义很简单,就是销售收入及出口额占全部销售收入总额的一半以上,或者公司资产,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一半在海外,我们就认为这是一个全球公司。
最新的数据表明,中国实有企业已经突破了1400多万家。过去30年,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让世界投资中国;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成为一个重大的推动力,来推动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投资世界。或者说,在30多年前,我们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要使中国国际化、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而今天或者说今后,实际上是中国在投资世界的过程之中,将使世界中国化,使得我们的企业更加有机会投资世界。
因此,在这个公报中特别强调了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国务院不久前刚刚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如果这个试点能成功的话,将来我们希望西北能有一个“乌鲁木齐”,西南能有一个“重庆”或者“成都”。上海的自由贸易区在建设、开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很快就可以在全国迅速推开。
前几天,我对香港有关方面人士讲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不断发展,只有一个香港是不够的,只有一个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不够的。这样就会促进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对外开放,所以说三中全会的决定又是我们对外开放的升级版。
——政治、社会
三中全会的重头戏是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其他四个方面的体制改革,这在公报中都给予了表述。
在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公报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我们称之为“三化”。怎样能够体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我最近出版的《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主要研究了中央集体领导体制,最后就落脚到这“三化”,与之相关的人大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都有如何“三化”的问题。“三化”本身是一个过程,从量变到部分质变,然后再量变,再到部分质变,进而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逐渐建立起来,而且通过实践,不断试错,不断成熟。
公报在社会建设方面也有突出笔墨,这也是老百姓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比如,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公报提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个理念的提出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异地居住、异地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怎样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提出这个设想,就是怎么使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国策。我曾经讲过,中国是“一国两制”,所谓“两制”,实际上是指城乡二元结构这“两制”。怎样不断地破解“两制”,在这个公报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从社会建设来看,在这个报告中涉及的许多方面都是老百姓关注的。比如说,教育领域的改革被界定为是“综合改革”,而不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再比如,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因为我们每年要至少为新生劳动力提供近900万个就业岗位,当然今年我们可能会超过1300万个。关于医疗卫生体制如何在前面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们还期待《决定》的正式公布。
三中全会除了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特别提出了2020年的目标: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的过程,需要经历从低级到中级,到比较高级,最后到高级的过程,在演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试错、不断调整,一步步走到2020年的这个目标。
三中全会对改革的设计,还有待于有关部门根据中央决定进一步细化,出台进一步的细则。三中全会是十年的战略部署、十年的设计蓝图,又是十年的路线图。围绕着这个三中全会,我们会看到一系列的具体改革方案。
发表时间:2013-11-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